投资讲堂
当前位置:主页 > 投资讲堂

商品研究:用数据排兵布阵,用逻辑攻城略地

发布时间:2019-09-02 15:31 作者:筑歌 次数:
导语:做商品投资的人偶尔会遇到好事者之问:“你们做商品期货是投资还是赌博?”虽千言万语,竟无语凝噎。是呀,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哪个先来,你凭什么预知涨跌呢。这时候,研究员就派上用场了,“咱有研究员盯着呢”。如果是金联创的员工被问到了,他会语气坚定地告诉你,“您认识某某吧”,“象某某这样的研究员,咱们公司还有几百个”。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,咱们是经过研究的。

 

以数据和事实说话

 

朋友说他钓了一条大鱼,“很大”、“鱼竿差点折断”、“用网抄差点掉河里”,笔者问,“大概多重”、“用多粗的鱼线”,发现就是一条半斤多的鲫鱼。可见量化之前虽然生动形象,但很模糊很不客观。再如,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,所有人都相信了,类似形成了趋势交易,可以突破加仓了;但突然有个专家说,北宋时期的窑烧不出能跌入小孩的敞口大缸,这个故事是后人杜撰的。如果是商品投资,就会产生一波证伪行情。但如果经过考证,北宋时期其实是可以烧出大缸的,那司马光的事故就继续流传下去了。

 

以前贸易公司行情研讨中会出现这种场景,一系列的大概也许差不多后,几人看涨几人看跌,会议结束。那是因为没有讨论的依据。这类公司已经大概也许差不多不在了。缺失决策的依据,教训总是惨痛的。笔者经销过几年进口丙酮,那时丙酮具有较强的进口依赖性,沿海数家规模贸易企业都参与了进口分销。但有一年被外商集体割了韭菜,那年所有境外消息面都是检修和缺货,持续地上涨后,老外几乎在同一时段把货都卖向了中国,结果可想而知。

 

一、研究员的成长需要勤奋  

 

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中说:“积学以储宝,酌理以富才”。对一名研究小白而言,商品研究的要素是库存、利润和结构;其中,决定价格的是供需,即库存以及库存同比、环比,预增预减和时间维度,推算供给与需求的差值,形成具备一定前瞻性的供需平衡表,对行情判断具有重大参考意义。厘清供需关系是把握商品的研究框架的第一步。供给端要研究产能产量、主要企业的规模和开工率、新建产能和产能周期,需要细致的资料收集甚至现场调研,比如计划内检修和临时停车;比如天灾造成的供应减量;比如新增装置的投产和消缺,等等。一般认为,供应端比较容易统计供应和变量,而需求的统计因为下游更小、更散和产品的差异化,需要研究员们更细致地去寻找和甄别数据,去追求模糊的正确。

 

然后,小白进入了缤纷的商品世界,很快发现原来过去的认识都是片面的,需要从更多维度、更多角度去衡量商品价格的合理性,于是会延着供需关系、产业链驱动逻辑,向深处看到产能周期、库存周期,最终从货币周期、信用周期、人口周期这些经济周期指标去寻找合理的解释。也有可能,他更迷忽和怀疑了。最终,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蓦然回首,“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”,小白发现了那条最简单粗暴的逻辑,于是,一名资深研究猿诞生了。

 

这就好比,我们端详着一片绿叶,它生长在树丫上,而我们在树下欣赏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。其实,在商品研究领域,我们永远都是敬畏市场的谦卑小白。

 

二、关注计划外和超预期,才能彰显研究的价值  

 

平衡表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数据的回溯,只是研究的基础工作,更重要是不执着于已经发生的,因为已经price in了,推算供给与需求的边际变化。比如说统计套利,今年的做空MTO利润就是典型的失败例子,往年在甲醇和PP均处于紧平衡状态下,MTO利润的做多或做空一度成为主流操作头寸。但今年甲醇供应趋于宽松,而PP仍处于紧平衡状态,这俩品种的对冲就不匹配了,继续按照近年比价关系来做价差回归,就会成为一个痛苦的交易。再比如说,上半年多PTA空MEG,多一个工厂掌握话语权的产品,空一个累库中的产品,成为今年上半年最经典的产业链对冲案例。

 

三、深入产业才能了解产业,并服务于产业

 

研究不是统计分析枯燥无味的数据,逻辑来源于市场敏感性、政策敏感性,来源于三观,来源于格局。商品的价格,关系着上下游的利益分配。而产业链利益的分配涉及到上下游的具体企业,商品的价格其实决定了企业未来现金,我们测算商品的边界往往会采信商品成本和下游承受能力。其实都是成本问题,一般会分层为完全成本和现金流成本。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到了现金流的临界点,甚至负现金流。眼前的数字,会呈现一家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命运,所有的数字都是鲜活的。所以,建议研究员能深入产业,持续走访和调研,研究员的世界必须是一个真实、立体,有血有肉的世界。

 

不能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

 

毛主席在《矛盾论》中说:“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。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。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,不看见全体,只看见树木,不看见森林。这样,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。”我们可能会看不清楚产业链、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;更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,执着于产品的供需面而忽视了宏观驱动。

 

一、内在驱动再强大也只是一招鲜

 

其实,商品内在驱动的确定性更大。好比月间的套利就是纯粹的基本面逻辑,为什么会出现contango 和back结构,是因为远期的供需预期在定价,如果预期被证伪呢。如比基差交易,没有基本面研究功底是做不了基差波动的。虽然商品研究切忌一叶障目,但不得不承认,如果把某个商品吃透了,掌握了行业基本面,生产消费、贸易模式,成本利润、内外市场、期现市场,再去跟踪各种比价关系,你就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供求决定价格,价格也会反过来影响供求。靠这个一招鲜,是可以吃饭了。但我们更需要在期现共震行情中,来定义研究的价值。

 

二、一通分析猛于虎,涨跌全是特朗普?

 

我们熟悉了基本面,还需要跟踪宏观面,掌握一些基本的宏观研究知识。近些年来,最典型的宏观驱动型行情,比如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崛起带来“十年商品牛市”;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2008-2009年的全球资产价格的暴跌。对业内来说,2008年四季度的商品崩盘,大家或许会觉得产业很健康,危机在身外甚至在境外,不知楼倒了椅子再结实也没用的。

 

如果是研投一体或是研究力量比较单薄,就需要掌握一些宏观研究的简单方法。多看看各项宏观指标、政局政策环境、国际贸易秩序、汇率黄金原油股市等等。时代决定了商品的容纳,一定要关注品种基本面与宏观趋势的背离,一定要想清楚真正的大的行情必须有宏观趋势的配合,背离可能意味着风险,又可能是新的投资机会的前兆。

 

三、人生发财靠康波,也要注意逆周期调节。

 

周金涛说“人生发财靠康波”,意思是说,财富积累不完全取决于你的主动选择,更多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。比如说,库存周期是上述所提及的周期中时间维度最小的一个,经济的周期相对偏长,变量因素很多,而库存周期最容易为商品研究员所掌握。在库存周期中分终端用户库存周期、中间流通环节去库周期、累库周期等,从而形成商品短期的价格驱动。同时,我们看到了许多领域,上游供给在不可阻挡的增加,下游需求因各种原因在萎缩,甚至引发了商品熊市的悲观言论。我们看到了全球性的逆周期调节,个别经济体本似百病缠身,仍旧涂脂抹粉。因此,重视宏观学习,并不是证明商品研究的价值有所褪色,尤其对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的关注,是反证研究工作更重要了。

 

不枉自菲薄,不怨天尤人

 

类同交易员需要慎独,商品研究员也是一个需要自信的职业。笔者曾经听到一句豪言:“不尊重我自己的逻辑,我会觉得对不起父母给我的大脑”。一方面,“世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;不见五陵豪杰墓,无花无酒锄作田”。毕竟这个市场天生就是用来灭杀大佬的。另一方面,做商品研究是需要独立思考,忽略权威,永远充满好奇甚至质疑,永远尊重数据与逻辑,做到逻辑与事实之间相互验证、相互证伪,并重视调查研究、事实验证等基础性工作。我们看到,许多捣浆糊的东西,很花哨,甚至有场面和捧场,但它是有目的性的。在“看破不说服还是好朋友”的文化背景下,商品初学者容易为之困惑。

 

一、面对质疑

 

近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均存在重大不确定性,商品甚至整个大类资产同涨同跌,已经超越商品自身的供需驱动。尤其在今年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,商品开启强震模式,许多人开始怀疑基本面研究的价值。于是会有一切都在K线中,会有一根波浪浪里个浪,一根直尺走天涯,更多的是程序化和主观交易孰优孰劣的争议。这些笔者都给予充分肯定。技术派和技术支撑下的程序化交易,均是有效的交易分析方法,资金进出的轨迹和惯性也支持短周期的正确率,但因此否认了基本面驱动,那肯定是一种“买椟还珠”。笔者主要担心,技术流或程序化越发拥挤的情况下,必然产生逻辑悖论并有相克的操作吞噬,技术问题总比认清商品驱动要更容易。所以,个人仍是建议商品研究员们不忘初心、做好本分,研究基本面的去研究K线了,那肯定是一种“邯郸学步”。当然,我们可以研究人脑加电脑的操作,比如基本面量化的探索和研究。

 

二、面对打脸

 

研究员如何预防打脸呢。最有效的办法,肯定是做个模糊的表态,可能涨,可能跌,也可能是震荡。看震荡还真是个法宝。其实并不需要太纠结这种表态或是表态的正确与否。作为研究员,只需要陈述事实,梳理逻辑,作为推断。研究员如果患得患失,必然为大众情绪所左右,然后沦为一个半拉子交易员,无疑会多走弯路的。笔者一直是崇尚研究和交易分开的,做好自己的事,不唯消息、不唯权威,不人云亦云坚持统计、分析、归纳、总结、推理、验证,冷静地察觉产业链间的矛盾,提炼研究的前瞻性,然后呈现出来,其他是交易员的事。因为你看到问题和矛盾,但累积和激化存在过程,交易到盘面去,还存在择时问题。

 

三、面对错误

 

正确应对大众的谬误。正如笔者老家有个河运枢纽叫九圩港,这个“圩”年纪大的人都会读为“鱼”,这就是一个普众的错误,你念对了,但没人听得懂。比如说,去年甲醇在3000以上运行的时段,产业链利润都被甲醇吃掉了,同时甲醇作为煤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严重下降了,甲醇作为渗烧性质的需求也减弱了,这就是一个常识,一旦出现累库预期,泡沫会迅速刺破。坚持这个常识的人都挣钱了。而在震荡中忘记了这个常识的人,可能会出现顶部站岗的错误。但在这个假定所有人都错了的过程中,你就是错的。

 

出现价格异动,一是价格本就没有锚,缺少参照物,那种情况是慎入的;一是呈现市场搏奕加剧,多空消息满天飞,出现举报或查处等极端情况,也是需要慎入的;等等。相比而言,工业品的边际和驱动都比较清晰,更适合稳健投资。因此,我们需要尊重存在的合理性,我们又需要判断这种不合理的可持续性。

 

总之,市场是个复杂混沌的系统,它受到宏观、政策、产业、情绪等多因素影响,每个因素都会在交易中被局部放大,没有人能持续找到对的答案;同时,商品研究是一个真实客观的领域,有着科研般的严谨;并且,研究和投资是一项充满魅力的公平游戏;更为重要的是,近年随着衍生品交易的不断深入,社会各界对商品研究的需求与日俱增。

 

于是,新的悖论产生了:大家都在研究了,研究还有价值吗?

 

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。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

 

勿草此文,共勉之!

(文章摘自网络——
金联创研投赵曦明,仅代表作者观点,供大家交流学习之用,不构成投资建议)